上传视频的尝试,源于朋友的劝说:“软软啊,你看Papi酱都火了,我觉得你也可以走走网红路线。要不,你试一下?”
第一个视频一个小时播放量超过500万后,软软开通了自己的微博“大号”。当时,“软软”这个名字已被占用。朋友说:“要不叫‘软软其实非常硬’吧。”软软想了想,觉得自己又不是个硬气的人,索性将“软软其实不太硬”作为ID。一用至今。
刚刚“走红”时,还常常有人将软软与Papi酱对比,称其为“男版Papi酱”。在早期优酷视频推荐榜单中,软软和Papi酱的视频分类在同一列表,常以轮播形式出现。很多网友觉得软软与Papi酱都属于搞笑精分、娱乐吐槽风格的博主,于是便给软软冠上了“男版Papi酱”的标签。
在软软心中,网友给他的称呼不是最重要的,“我只把这当成一个外号”。但对于这个标签,软软本人并不十分认同。
虽然最初的创作多少有些受Papi酱启发,但在吐槽外,软软的视频中加入了更多的表演元素。从仅在室内拍摄到在不同场景中切换,从只有软软的单人演绎到他的两个逗比室友“大丁丁丁丁大”和“污李楚阳”加入,软软都在尝试不同的“笑”果。
▶ 软软和他的室友兼伙伴,这两位也都非常有喜剧天赋,三人自然而然地玩在一起。
稳定更新后,软软最受粉丝好评的作品是 “精分”类视频。这类视频中,软软一人分饰多角,或就热点话题展开有趣的演绎,或cos一段MV,或来段尬舞。粉丝们纷纷反馈看着特别解压。
▶ 软软曾做过一期《那些年传遍街头巷尾的神曲》,单期播放量4700万。
做好内容回馈软糖
软软“丑萌”的定位其实来自己的粉丝——软糖。
对软糖来说,软软就像一个朋友,会在“后宫群”里和他们语音聊天,偶尔还会和他们一起唱K、撸串。或有软糖向软软倾诉生活中的压力时,软软也会认真回复。“他们印象中,网红都是很高冷的,但他们觉得我特别亲近。”
▶ 软软和软糖们
但就是这些贴心粉丝,“黑”起来也绝不手软。某次,软软在微博上Po出证件照。照片里的他微微歪着脖子,努力瞪大眼睛,还有微微的抬头纹。粉丝看了直笑,评论道:“真是丑萌。”软软突然意识到,“丑萌”这个定位很准确。
做自媒体以来,软软最有成就感的是便是有了一群喜欢自己、支持自己、相信自己的人。“即使遇到了创作瓶颈,也常常被喷被黑,但打开微博、看看身边,有这么多的伙伴,我依然每天都元气满满。”软软笑着说。
粉丝这样贴心,软软只求能做好内容以回馈他们。在他看来,“过多的商业植入必然会伤害到内容,影响粉丝的好感度和内容自由度,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平衡”。
但是更好的内容需要更强的团队和更多的资金。有没有其它途径可以获取制作经费?软软想到了开小卖部,卖零食。“也不求赚上什么花不完的钱,但肯定要保证基本的团队开支。其实就是要挣钱去做更好的内容,再用更好的内容去挣钱,然后再做更多更好的内容。”
要做最有匠心的喜剧小工匠
回归到软软本身,他给自己的定位是“兴趣使然的喜剧小工匠”。对于他而言,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不是Papi酱,而是他自己——他只能打磨内容超越昨天的自己。
“我们团队整个的风气也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会跟一些优秀的内容去作比较,会去分析、去学习、去尝试。但最大的竞争对手,一直都是自己。”
谈起团队,软软满脸自豪:“我们整个团队都在不断尝试着去做更好的内容,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团队,不是我。我当艺人还是不太适合,还是做内容比较靠谱。其实现在我们的团队,都是新人,是一群刚毕业不久、甚至还没毕业的青年。经验谈不上太多,但是我们都发自内心地喜欢做短视频,都是一起在进步,谁也不知道套路,都是一起摸索、互相交流。也有因为某些事情吵起来的时候,而且还挺常见的,但每一个人都是想做好,是毋庸置疑的。”
在未来方向上,软软也有着自己的想法,他想做出像《爱情公寓》、《屌丝男士》这样经典的系列剧类作品。他谦虚地表示,目前暂时火候还没到,还需要去学习和探究,挑战很大。
不过有挑战反而让软软更加有斗志。“我觉得遇到的阻力,都是对我的历练。我会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坚持下去,接受失败接受考验,如果有天条件成熟了就一定会去做。”
如今,“软软其实不太硬”已有370万微博粉丝、100万微信粉丝,全网粉丝合计1080万。今年的“微博超级红人节”,软软一举拿下“十大幽默红人奖”和“最具商业价值奖”,并且常常连续数月在秒拍、克劳锐榜单上名列前茅。
有人认为“男版Papi酱”是软软的一个噱头,但其实他就是他,他也只想做自己——一个其实不太硬的软软,一个兴趣使然的喜剧小工匠。
The End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